标价与实价不符,消费者投诉为何不灵了?商场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投诉不赔怎么办

nxyxsnxyxs10-175 阅读0 评论
消费者遇商场标价与实价不符投诉却难获赔偿,问题多出在商家利用“标价错误”推责,或消费者证据不足、投诉渠道单一,部分商家故意模糊标价,待消费者下单后再以“系统故障”“手动失误”为由涨价;而监管部门介入时,若商家无法证明存在欺诈,可能仅要求整改而非赔偿,消费者需保留标价签、购物凭证等证据,先向商场客服沟通,若协商无果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或通过12315平台举报,必要时提起诉讼维权,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。

标价与实价不符,消费者投诉为何不灵了?商场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投诉不赔怎么办

标价“套路”深,维权为何难?破解“低标高结”背后的消费困局

“这件T恤价签上明明写着199元,结账时怎么变成299元了?”“货架前清清楚楚写着‘买一送一’,收银时却说‘活动结束了’,这不是耍人吗?”近年来,商场、超市“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”的投诉屡见不鲜——据某消费维权平台数据,2023年相关投诉量同比增长超15%,成为消费者维权榜单上的“高频词”,当消费者满怀希望向商家或监管部门投诉时,却常陷入“退差价易、获赔偿难”的尴尬:商家要么以“标价牌放错了”“系统故障”为由推诿,要么只同意“退款”拒绝额外赔偿,这种“标价玩套路,投诉打空拳”的现象,不仅让消费者心寒,更侵蚀着市场诚信根基,亟待深究。

“低标高结”:商家是“失误”还是“故意”的“潜规则”?

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的背后,往往藏着商家的“小算盘”,常见的套路可归纳为三类,堪称“价格陷阱”的三板斧:

一是“低价诱饵”式的低标高结。 部分商家故意用远低于市场价的标牌吸引顾客,待顾客到收银台时,再以“输错价格”“标价牌未及时更新”为由收取高价,利用消费者“已到收银台不愿再折返”的心理“坐地起价”,曾有媒体报道,某服装品牌将原价599元的T恤标价299元,吸引顾客到店后以“系统错误”为由按原价销售,被质疑后仍辩称“员工操作失误”,实则早有“低价引流、高价成交”的预谋。

二是“文字游戏”式的模糊标价。 一些商家在价签上玩“障眼法”,只写“折扣”“特惠”“惊喜价”,却不标注原价、活动规则或限制条件,比如某超市标价牌写着“第二件半价”,却不注明“仅限指定商品”“需消费满100元”,消费者结账时才发现“优惠”缩水;还有的餐饮店菜单标注“特价菜28元”,却在小字注明“仅限堂食,不参与任何优惠”,让消费者“哑巴吃黄连”。

三是“偷梁换柱”式的价签欺诈。 此类手法在生鲜、散装食品等高频更换价签的区域尤为常见:商家频繁篡改价签日期,将“昨日特价”改成“今日特惠”;或用“会员价”“促销价”标签覆盖真实价格,甚至直接撕换价签,曾有消费者投诉,在超市购买散装称重商品时,价签显示“29.9元/斤”,称重后却按“39.9元/斤”收费,商家坚称“价签贴错了”,却无法解释为何高价商品价签“精准”对应称重结果。

The End
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加台汽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本文作者:nxyxs本文链接:http://leling.jiataiw.cn/post/2693.html

上一篇 下一篇

相关阅读